发布时间:2020-03-10
一场突如其来的“疫情”打破了2020年新年的祥和,一种从未出现过的NCP病毒(新冠肺炎病毒)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,为了抗击病毒,城市摁上了“暂停键”,孩子们都得宅在家里。可是,孩子们的生命活动一天也不会消停。如何来解答孩子们“莫名其妙”的问题?如何来应对孩子们在家里的“大闹天宫”?如何来科普抗击病毒知识和理解生命的消亡?如何来打发沉闷无聊的宅家时光?
面对疫情带给家长们的焦虑与烦恼,今天,四川省何云竹名园长工作室成员、宜宾市市级机关幼儿园邹晓敏园长给到家长朋友的宅家战疫攻略是:站在儿童立场,与孩子一起宅,把“疫情”变“育情”。


攻略一:
共情——尊重和理解孩子的“十万个为什么”
看看下面的对话场景,大家可能有些似曾相识。
儿童:“妈妈,这个冠状病毒长得好漂亮,我可以做它的好朋友吗?”“爸爸,每天死这么多人,人为什么要死?”“妈妈,这个病毒的妈妈是谁?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?”“爷爷,为什么我们不能出门,但是,送外卖的可以?”
成人:“去去去,一天到晚哪来这么多乱七八糟的问题!”“病毒是坏人,怎么和我们做朋友呢?”“你这么小怎么会死呢?”
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,他们对世界充满原始的好奇,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敏感,于是会不断地提出问题,并且喜欢刨根问底。然而,我们的成人往往会觉得孩子的问题非常幼稚,大多数时候缺乏现实逻辑而不愿意回应,特别是对于孩子的不断追问,家长会感觉无力接招而粗暴地打断孩子的提问。这样,我们不仅扼杀了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究,同时,严重的影响了亲子之间的亲密情感。世界是被对未知世界的不断追问、质疑、发现、创造而推动的,儿童就是未来世界的主人,拥有这样的天性,我们应该如何来呵护和支持他们呢?我们应该看懂和理解孩子,与孩子共情。
攻略二
真情——还给孩子真实的世界
善意的谎言:
“宝宝,不用紧张,有爸爸妈妈在,病毒不敢来我们家的!”
“在家别调皮,你要听爸爸妈妈的话,否则,病毒怪兽会来把你抓走的。”
“孩子你还小,你不会死的,爸爸妈妈也不会死的。”
我们常常觉得孩子年龄小,没有必要知道太多,特别是成人觉得深奥或者是不好的,要么屏蔽,要么掩盖,甚至歪曲事实。我们把孩子当做是弱小的、无知的、需要我们庇护的。但是,我们可能是误解了孩子。生活即教育,教育即世界。孩子本该生活在真实环境中,他们对世界的一切充满朴素的接纳与适应,而非是成人为他们人造的“伊甸园”,他们的内心是有力量的,只要我们真心相信他们。其实,真正的危险是看不见危险,真正的恐惧源自我们对世界的无知。疫情对于当下是灾难,对于未来可能就是经验与财富。如果我们选择真实地、平和地、淡定从容地与孩子一起经历这场疫情,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情与爱,是培养孩子的正向气质。
攻略三
柔情——理解孩子的“闹腾”是对世界的一种探索
“哎呀!你怎么爬到沙发背上了?快下来、快下来!”
“别来捣乱,这些碗盘好多油,弄得到处都是!赶紧出去吧!”
“你把干核桃放花盆里干嘛?干的果实怎么会长出树苗来?”
“妈妈正在看病毒疫情的新闻报道,别影响我,自己一边玩去3吧!”
“天啦!怎么把手电筒放水里了?”
类似这样的场景过去会在周末和假期出现,宅在家里简直是更加“闹腾”。于是,我们会情绪急躁,不断批评、指责,甚至动用武力。然而,如果我们愿意静下心来,观察孩子究竟想要干什么,或者和他们聊聊,了解他们的想法。你会发现,看似捣蛋的背后可能是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探究,是在确认自己与环境的关系,是在好奇未知的事物,是在把控自己的想法与调整自己,甚至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、挑战自我、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的形成……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究,他们与生俱来的拥有旺盛的生命能量,会不断的质疑、假设、尝试、验证等,这是儿童哲学思辨的早期启蒙。我们要充满柔情地悦纳和欣赏他们,尽可能地呵护与支持他们。
攻略四
倾情——与孩子“宅"出阳光灿烂的生活
宅家的日子,空间变小、距离变短,疫情的发展让假期变得冗长,每天家长与孩子完全处于胶着状态,很难分隔开。疫情期间,有的家庭过度关注疫情,导致情绪焦虑,家庭气氛紧张,孩子产生恐惧;有的家长忙于家务,忽略与孩子的亲子互动;有的家庭生活作息规律打乱,孩子的健康受到影响;有的家庭亲子陪伴质量低,家长缺乏全情投入;本来是忙碌工作的家长们一直期盼的奢侈时光,然而,天天这样和孩子腻在一起,怎样和他们融洽愉悦地生活,怎样把宅家的日子宅出阳光灿烂的样子,可真不容易,这对家长和孩子都是极大挑战。
关系决定一切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家庭是孩子与世界链接的初始样版,孩子通过与父母的和谐相处建立亲密关系,进而丰盈内心,为未来幸福生活积蓄能量。宅在家里这段特殊时期,增加了亲子相处时间,增大了互动频率,是亲子关系升温提质的良好契机,我们该如何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,构建好新型家庭生活模式,帮助孩子健壮体魄、健康心理,积极抗击疫情,推动成长呢?家长的全程参与,倾情投入是孩子感受到安全与温暖的最好保障。
疫情无情人有情,一场大难带走了无数无辜的生命,带给许多家庭难以愈合的伤痛,但我们在惧怕与痛心的同时,一定要从儿童立场出发,思考自己与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什么?收获了什么?未来该做些什么?
撰稿人:邹晓敏
长按二维码,关注四川省何云竹名园长工作室官方公众号!



四川省何云竹名园长工作室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